「報告!緊急軍情,華國偷襲我們了!」
一室皆默。
張之洞大驚,這是破壞遊戲規則。
……
「給我狠狠的打,一直打到老洞的老家,」胡靈珊在杭州厲聲下令,「老洞敢偷偷摸摸的下黑手,朕就要砍下他的腦袋當球踢!」
華國三路大軍齊出,一路取安徽北部,一路取江西,一路取廣東,氣勢洶洶,大有決戰的架勢。
「皇上,我們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手下道,原本計劃修整5年,訓練100w軍隊,然後橫掃天下,現在忽然就動手了,軍隊數量才70w,三路大軍至少每路10w,這隻怕有點勉強。
胡靈珊毫不在意:「朕沒有準備好,老洞就更沒有準備好。」
大家都是倉促上馬,大家都手忙腳亂,誰也不吃虧。
「而且,朕料想老洞絕對沒有想過,朕會翻臉開打。」
胡靈珊鄙視,張之洞身上,有太深太深的辮子朝的痕跡了。
面對政治對手,總喜歡用委婉到幾乎看不懂的小手段,悄悄的打擊對手的某個邊緣部位,希望能從一角的破碎,從而破壞整個大局,而這種小手段,又是被所有人默許的,只要不超過某個度,即使發覺了對方用小手段,被坑了,也只能默默認栽,然後用同樣級別的小手段反擊回去。
簡單的說,甲罵了乙,乙也只能罵甲,絕對不能動手扇一個耳光回去。
張之洞認為,胡靈珊即使要報復他的小手段,也該用同樣的方式來打擊他的朝廷,而不能用其他。
大清官員的這個想法很幼稚,很奇妙,很不可思議?不不不,這是滿清300年的慣例。
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神奇的國家內的每一個人,都懷著如此神奇的想法。
這幾乎是所有人公認的規矩。
可惜,胡靈珊從來不守規矩。
誰耐煩你一個陰謀來,我一個陰謀去,敢惹我,我就直接扁你。
以為在規則之內玩遊戲的張之洞,被自己的遊戲規則坑了。
……
胡靈珊不宣而戰,偷襲張之洞,小百姓或許會覺得卑鄙,但張之洞和一群高級將領,怒罵幾句之後,倒是很容易接受。
兵者詭道也。
也只有歐洲那些傻不拉幾的傢伙,喜歡先宣戰,再開打。
華夏自古以來,除了春秋時期有這種傻瓜,其他時候基本都是不宣而戰。
誰不知道偷襲占便宜啊。
但考慮到全華夏都在向西方學習,都在講民主講道德,張之洞認為,可以藉機敗壞胡靈珊的名聲,打擊華國的士氣。
所謂失道寡助,得道多助,胡靈珊背信棄義,自然會被華夏人民唾棄。
張之洞公開通電全國,質問胡靈珊,5年和平言猶在耳,為何背信棄義。
胡靈珊回電:「我蠻夷也。」
稍微有點儒學功底,念過幾年私塾的,立刻就明白了這個梗。
司馬遷《史記·楚世家》,三十五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
艹!
胡靈珊不學無術,斷章取義!
胡靈珊耍無賴!
胡靈珊不要臉!
胡靈珊淡定,愛說說去,本帝一根頭髮都不會少。
「都不要怕,胡靈珊的軍隊再怎麼偷襲,防守萬能!我們的壕溝挖得夠多,胡靈珊就是有再多的炮彈,都填不平!」湖廣前線,湖廣的將領們這麼鼓勵著士氣。
士兵們瞅瞅縱橫無數道的壕溝,士氣高昂。
「將軍,等華國的軍隊退了,我們是不是能撈點軍功,多獎賞幾塊銀子?」
「華國一個女的做皇帝,懂什麼打仗啊,這是送功勞給弟兄們啊。」
即使是張之洞等高層將領,也對戰爭的局勢抱有樂觀態度。
「只要胡靈珊的炮彈用光,就必須轉入防守,頂多也就打下邊界一兩個小城市。」某個將領道。
沒有損失,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兩個城市的損失,完全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