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話說:
嚴尚書:是他,是他非要老臣乾的這冒名頂替之事
ps: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的古人是韓愈哈,
第146章
隨著嚴綸的話音落下,大殿上的文武百官全都望向了排在文官前面的三位親王那裡,然而因為惠王坐在輪椅上,也就前排一些官員能夠看見惠王的側臉或後腦,更後面的官員連輪椅都瞧不見。
真正感受到這些視線的,是站在輪椅兩側的康王與慶王。
慶王光震驚了,震驚狄獻竟然是二哥舉薦的人才,震驚修渠一事二哥也立了功勞!
康王也驚了一會兒,但作為一個才領了渠道驗收之功的人,康王難免想了更多。
他能立下這份功勞,是因為狄獻先修好了渠道,而狄獻能嶄露頭角,居然是二弟之功?
那麼,他與二弟誰的功勞更大?
根本不用多想,康王便得出了結論:他的驗收只是末功,二弟的薦才才是頭功。二弟是選出千里馬的伯樂,他只是在千里馬奔馳立功之後幫忙查漏補缺的那個,伯樂與千里馬缺一不可,能幹查漏補缺這事的人卻並非只有他一個。
永昌帝高坐在龍椅之上,快速掃過老大、老三的神色,他的目光落在老二臉上,語氣是初聞此事的驚訝:「惠王,嚴卿所說可是實情?」
皇上問話,答話的臣子無論官職大小都該站到大殿中央。
康王注意到了二弟要去推細木推輪的手,這個動作讓他暫且按捺下心頭的晦澀滋味,幾乎是下意識地握住輪椅後面的扶手,將二弟推到了大殿中央。
當輪椅停穩,御台之上永昌帝的龍椅與御台之下惠王的金絲楠輪椅竟意外地停在一條線上,龍椅金光流彩尊貴且威嚴,堪比黃金的金絲楠輪椅亦有同樣的光澤浮動。
文武百官雖然與受傷復出的惠王同議了一年的朝會,卻還是第一次見到在朝會上如此醒目耀眼的惠王。
背負著群臣的目光,趙璲正面對上了父皇的俯視。
旁人不知內情,父皇應該早就知道了,今日這般挑明,絕不是只為了褒獎他的薦才之功。
儲君未定,六月父皇當眾痛斥慶王,相當於徹底將慶王踢出了儲君之選。
四皇子好吃懶做不思進取,父皇也不會考慮,那就只剩下康王。
可狩獵場上,父皇又當著文武重臣與百來位年輕武官的面給了康王難堪,且賜婚康王的妻族給他的妻族……
如果說當時趙璲只有五分懷疑父皇可能要選他了,今日父皇與嚴綸的一唱一和,便讓那五分變成了九分。
若非如此,父皇此舉只會引來康王、慶王對他的芥蒂,而父皇不會做無用之功。
「是。」
事實如此,趙璲無需再否認,父皇真要選他,趙璲也敢接下這重任。
永昌帝讓嚴綸先起來,再問旁邊的狄獻:「既是惠王舉薦的你,你與惠王可曾見過?」
狄獻不明白皇上的深意,但他知道不能欺君:「回皇上,殿試發榜當日黃昏,惠王曾召微臣到王府問話。」
永昌帝:「他都問了你什麼?」
狄獻回憶片刻,一一道來,就算不是原句,也轉述了大概意思。
永昌帝問惠王:「你是何時注意到狄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