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閣老不知道的是恪郡王對於外祖家曾經的狠心還真沒什麼概念,畢竟那時候恪郡王年紀尚小,連東宮都門都沒出過幾回,上哪裡知道外界的情況的。
而那時候淑妃正好處於失寵期,沒辦法,皇上那時候也年輕遠不似如今這般有定力,在便宜岳父明顯的背叛行為,皇上無法控住的遷怒在了原本寵愛的淑妃身上。
而淑妃從小就被家族悉心教養,將淑妃交成了一心為家族的好女兒。所以面對失寵的境地,淑妃不會責怪不顧自己的娘家,反而會對皇上的移情別戀而不滿,會敵視東宮裡的其他女人,尤其是在她失寵後得到了皇上多一份尊重寵愛的皇后。
至於娘家,娘家已經很不容易了,娘家這麼做只是無可奈何,娘家還是重視她和孩子們的。
這樣的思想就被淑妃灌輸到了幾個孩子,尤其是長子恪郡王腦袋裡,而在皇上得勢後,江尚書立刻表現出對女兒和外孫的極度重視。
至於以前為何沒重視,那當然是妖后當朝,為了一家子的性命著想,他們只能忍痛和女兒外孫分離了。
不管別人信沒信,反正淑妃和淑妃的三個子嗣是信了的。
第68章
林源看著面前的恪郡王黨,心裡終於明白過來皇上究竟為何會放任恪郡王如此明目張胆的與太子爭鋒了。
實在是,這所謂的勢力看似龐大,其實幾乎都是逐利而來毫無凝聚力,皇上想要出手的話,這所謂的恪郡王黨都撐不過皇上三招。
虧他前幾年真因為皇上這種曖昧的態度動過心思,默許了見川那孩子混到魯國公世子身邊。
只能說先帝帶給臣子們太多的後遺症了,林源是三朝老臣,算是親眼看著先帝從一個平庸之主一步步變成了昏聵的模樣,也是眼睜睜的看著先帝對今上的優秀從欣喜驕傲到厭惡不已。
所以君主與儲君的矛盾衝突,林源看的很清楚,說句實在話,先帝時若非襄親王提前對兵權動了手,今上哪怕再賢明再受人尊重怕也是無法堅持到先帝駕崩的。
所以在發現恪郡王對太子之位表現出明顯的覬覦,淑妃對皇后也並不算恭順,偏偏表現得極為疼愛太子重視皇后的皇上卻對其動作聽之任之,任由淑妃的三個兒女全都聯姻大族,林源是真的以為皇上如先帝一般對太子有了嫌隙。
林源到底還是變了,年輕時的他堅持正統,堅持擁護賢明的今上。可等到他官復原職,嘗過了從最頂端跌入凡塵的滋味後,他的心態沒有那樣平和了,而且他也真的無法眼睜睜的看著亡妻的血脈一步步落入泥潭。
所以他縱容了見川那孩子,好在那時候夫人和女兒對自己還有幻想,皇上出手敲打了他,也讓他猜到皇上真正的想法,否則見川那孩子要真的混進了恪郡王黨,長子這一脈是真的要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