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面前只是一行漂亮利落的行書。
「上次說的事,既然你不願意,那就做罷吧。」
寥寥幾筆讓舒以寧心潮澎湃。
她對著空氣微微拜了幾下,感謝五台山的菩薩讓康熙終於想通了。
收完信,她把紙放在一邊,準備招呼丹青晚上好好慶祝一番。
丹青正好走進來:「乾清宮送信的人還在外邊等著呢。」
「他還有事?」
「說是問主子有什麼讓他給帶回去的,送信回京的侍衛也還在乾清宮候著。」
這是要等她回信的意思…
畢竟皇帝的信,誰能不回復呢?只是她寫什麼啊,來信只有三句話,可她總不能也回個三句吧。
舒以寧琢磨了一會兒,開始動筆。她一筆一划寫得很認真,康熙是個嚴格的人,別到時候她哪裡寫的不好又給她挑上錯了。
康熙收到回信之時人已經在五台山了,只他一人。
途徑長城嶺之後,山路越來越崎嶇,道路實在險惡,老祖宗改做暖轎,可抬轎之人步履艱難,太皇太后又心生不忍,最終還是改為乘車,只是乘馬車的話顛簸的道路也讓年事已高的老人逐漸吃不消。
最後太皇太后還是被迫放棄了親到菩薩頂禮佛,說自己既然行至此,也是誠意已盡,讓皇帝代她前往便是。
康熙便下令福全等人先護送老祖宗回京,自己則親至菩薩頂。
「皇上,昨兒個夜裡頭舒主子給您的回信到了。」
康熙住在寺廟裡的禪房,屋內陳設簡單。
不遠處的桌上擺著幾本奏章,最上方擺放著一封信箋。
打開信紙,舒以寧工整的正楷出現在眼前。
「收到皇上的信,我很開心,萬琉哈氏進宮多年,能有皇子實屬不易,皇上願意為她考慮,心善仁愛之舉讓人欽佩。」康熙讀到這兒嗤笑一聲,實則不滿她說了一堆吹噓的廢話。
又繼續往下看。
「太子最近讀書很認真,皇上可以放心。」保成的事還需要她來告知,定時都會有人跟自己稟報。
「近日天氣有轉涼跡象,皇上和太皇太后要多保重身體。」還算有幾分心意。
「我也一切都好。」到此結束,末尾處蓋了個她名字的印章。
康熙捏著信紙又看了一遍,才放到桌邊,又重新拿起一張嶄新的紙,執筆寫字。
幾日後,舒以寧拿到信內心便止不住驚訝,因為摸著信封的厚度就能猜測到字數不少。
康熙信中大部分都是在說自己在禮佛途中的事兒,小至某個行宮的廚子手藝普通,大到南邊某地水患的地方終得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