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造成嚴重後果,請都水監繼續嚴密監測水位。如有需要,在開河期間,調派兵役前往下游破冰。另一方面,倘使真有決溢發生,做好緊急應對之策,首先撤離沿岸民眾。並寫函致戶部,提前確認澶州、滑州一帶糧倉餘糧情況,以便出現緊情之時調度……
除此之外還需考慮後續黃河堤壩加固事宜和水利開發相關的種種問題。
一封簡單的報事摺子牽扯到民生社稷的方方面面,等處理完這封這封摺子已接近晌午。
荀子微起身準備兩個人的午膳,趙錦繁靠坐在藤椅上,繼續念摺子給他。
她翻開一封新摺子,看向荀子微道:「接下來這封摺子是京兆尹所呈,您要不要先猜猜看,這封摺子呈奏之事與何有關?」
荀子微道:「科舉。」
「的確是。」趙錦繁好奇,「您是怎麼猜到的?」
荀子微道:「今春大事無外乎黃河開河與科舉。從你的語氣聽來此事干係不小,且大概與上一封摺子無關,所以我猜這封摺子多半與科舉有關。」
「說吧,所奏何事?」
「上面寫說,春闈將近,赴誠山無名碑前考生雲集,人頭攢動,有兩名考生因幾句口角打了起來,推攘間引發人群動亂,有不少人被踩踏受傷,好在官府來人及時控制住了場面,並未出現嚴重傷亡。」
趙錦繁看著這封摺子,若有所思,問荀子微道:「赴誠山無名碑是何地?朕從前似乎沒聽說過這地方。為何春闈將近,會有那麼多考生去那裡?」
荀子微回她道:「赴誠山原本只是城西一座無名小山,傳說有位考生在入考場之前,路經這座不知名小山,一時興起在山頭一塊石頭上題詞一首,抒發其青雲之志。沒過多久,他便高中進士,之後官運亨通做了高官。這塊石頭就是後來的無名碑,每逢科舉便有不少考生前去碑前沾喜氣。而且據說這塊無名碑還有別的妙用。」
趙錦繁問:「什麼妙用?」
荀子微道:「求子保安產十分靈驗。」
趙錦繁眨眼:「真的?」
荀子微道:「傳得人多了,便有人信罷了。我的伯母閒得慌領著她小兒子去沾喜氣,順道替我求了子嗣。你看我有孩子了嗎?」
趙錦繁:「……哦。」
荀子微道:「也是因此去無名碑前的不止有考生,還有從各地慕名而來的求子人士。不過最近去那裡的,多為赴考的舉子。無名碑是近兩年才開始興盛,你忘了很多事,不清楚這碑也不奇怪。」
近期的公文大多都圍繞著這次春闈。
十年寒窗苦讀,只為一朝登科。對於平民和寒門來說,科舉是鯉魚躍龍門的那道龍門,跨之則飛龍上天。自我朝以來,世家官僚子弟亦不再滿足於門蔭授官,以科舉入仕為榮。
春闈三年一次,原本去歲就該開考,但依著舊例國喪三年期間不事科舉,又恰逢去年開春遭遇大災,因此春闈推遲了一年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