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規則還挺有意思的,在場人人都能參與評選。
很快就有幾位學子做好了文章,在場觀客將這些文章一一傳閱誦讀。趙錦繁看了好些,十篇里有八//九篇都
在吹捧某某高官的美好品德,作為當今攝政王的荀子微無疑是被吹捧得最多的那一位。
趙錦繁看著手中某生作的文章,看向荀子微道:「我竟不知您幼時還有經常扶老人家過大街的習慣。」
荀無玉捂嘴:「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趙錦繁道:「還有這篇,寫了您曾經義救風塵,從此被整座花樓的姑娘奉為心上月。」
荀無玉拍桌笑得不能自已。
荀子微:「……」
趙錦繁翻著那些文章,只覺都是些大同小異的作品,偶爾有那么篇覺得寫得不錯的,想看看是否有人也有同樣感受。
卻聽人群中不知是誰,說寫這文章的舉子品德敗壞,幹過很多缺德事。都是些沒有根據的事,在幾番添油加醋的渲染下,傳得整座樓里人盡皆知。
如此品德敗壞之人,怎麼可能寫出好文章?先前還有贊這篇文章寫得好的人,見樓里許多人都在說這寫文之人的不是,漸漸不再做聲。
趙錦繁繼續看文章,好不容易又找到一篇好文章。結果又有人揪著文章細枝末節不放,誇大其詞,歪曲抹黑文章立意。
總之文章沒問題就找人的問題,人沒問題就找文章的問題。
趙錦繁眉心微皺。
荀子微看著她道:「怎麼?」
趙錦繁道:「我看這樓里好些觀客似乎並不是來這品文的,倒像是過來攪混水的。」
荀子微道:「不錯。」
「從前科舉允許行卷,當世文賢或是朝中顯貴都能向上推舉人才,但自上屆科考起,便不再實行行卷制度。」
所謂行卷,指的是考生在試前將自己的詩文做成捲軸,投送給有地位的達官貴人,以求獲得更多推薦,增加自己及第的可能。
「行卷取消後,京城便多了許多大大小小的鬥文會。通常鬥文會都會請朝中高官前來坐鎮,參加鬥文會就有機會被高官看見自己的文章,因此鬥文會也被稱作變相行卷。」
「但並不是來參加鬥文會的每個人都有機會被高官看到,只有在鬥文會奪得前幾名的文章才能被呈送給高官。」=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