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錦繁笑道:「來了啊。」
眾臣抬眼環顧四周。
只聽趙錦繁道:「朕不是就在這嗎?」
聞言,眾臣雙目圓瞪,齊齊愣在當場:「啊?」
趙錦繁眨了眨眼:「有什麼問題嗎?」
眾臣:「……」
第039章 第 39 章
次日雞鳴報曉時分, 京城貢院開門放人。各州舉子挾通關文牒和應試浮漂,核查完身份無疑,搜身過後,方可進入貢院應試。
自大周建朝起, 舉子官高不過六品, 同進士出身位列三品以上者幾乎沒有, 若無大樹可背靠, 想要位極人臣大權在握,首先要拿到進士提名。
然三年一次科舉,萬人應考, 及第者不過百。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為了能奪得這一名額,自有人千方百計無所不用其極。百年來夾帶、行賄、替考等舞弊手段層出不窮。
待考生一應入場後,貢院落鎖封閉。應考的舉子皆是單人單間,相互間隔,生活起居皆在這小小單間之中解決, 不得隨意進出考場, 其目的是為防止舞弊抄襲之事發生。
會試第一場考的是經義。經義是為考察考生學識,考題通常出自四書五經, 一般是不會出太偏太古怪的題目的。
但也不是沒有特例,就比如說曾經有一年, 會考經義要求以「立鯉」為題,闡述其道理作一文章。
這立鯉究竟是個什麼意思?鯉魚還能立起來嗎?立起來又跟四書五經能扯上什麼關係?簡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實際上「立鯉」二字出自《論語.季氏》,說的是孔子的弟子陳亢問孔子的兒子孔鯉,孔子有沒有給他開小灶。孔子的兒子孔鯉便答說父親教他,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陳亢發現孔子這都是老師曾經教過他的, 不僅重溫了從前老師講過的道理,還明白了老師是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沒有私心的君子。
倘若當時會考直接以「立禮」為題,也不會有那麼多考生因為難以破題而淚灑當場了,偏偏當年那位考官把「禮」改成了「鯉」,這可難煞眾考生也。
趙錦繁翻了翻今年會試經義的卷子,禮部出的考題中規中矩,倒沒有特別奇怪偏門的。
這樣的卷子破題容易,但想要答得出彩就難了。
會試第二場考詩賦,要求以「烹小鮮」為題作詩一首,以「君子以厚德載物」為題作賦一篇。
「烹小鮮」三字出自《道德經》治大國如烹小鮮;「君子以厚德載物」則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科考不僅是考驗考生學識和應變能力,對考生的身心也是一場極大的試煉。
悶在一小隔間內,兩場會試結束,已有不少考生因過度緊張難以繼續,或是體力不繼被抬出貢院。
第三場會試考策論,論題為「浮費彌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