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谿鎮貧困,能養育出讀書人都算是稀罕事兒了,更別說出來個大的官老爺。
先生到了告老還鄉的年紀,在鎮上先辦了學堂,收了好多個窮困潦倒的孩子、書生,教他們讀書,參加秋闈。
前前後後數餘年,先生教出來不曉得幾個官老爺。他們住在書院附近,聽朗朗的讀書聲,默默盼著自家兒子有朝一日當個官老爺。
秋闈結束,書院的學生一直等放榜才敢放鬆。落榜的則沮喪頹唐,回來找先生問出路,重振旗鼓,三年後再戰。
可今年秋闈拿下解元的書生不是觀山書院的,竟是那晦氣纏身的窮書生陸雋。
書院內墨香茶香繚繞,院中整齊地放有八張紫檀紅木書案,桌腿旁擺小盆景。往北看,有個穿堂,是先生住的院落,隨處可見花花草草,光是用盆栽著的便有二十餘個。
身板瘦高,白髮長眉的老先生單手提壺,澆灌著院內的花草。
老先生氣色極佳,頗有仙風道骨之姿。
但他看起來不大高興,鼻頭微皺,即使面對眼前他偏愛的三角梅,也露不出笑容。
「說了八百遍,叫你來別帶東西。買魚買肉的,顯得你賺錢多了不是」陳昌石板著臉,數落站在他身邊的男子,「你前年送我的衣袍新著呢!我沒穿幾下,柜子里一堆你師母給我做的袍子,我夠穿。你今兒又給我買,你這錢大風颳來的」
第22章 好處
今日陸雋來書院拜訪先生,為謝多年來的恩情,給陳昌石買了一條鯽魚,五斤排骨。
還有一件他托鎮上的裁縫做的棉布衣袍。
「學生有半年未見先生,買些東西聊表思念而已。」陸雋垂首說道:「上次送先生的衣袍是夏天穿的,這次是用棉布做的,過冬穿。」
陸雋年少在陳昌石辦的學堂讀書,讀了不到兩年,他爹就病倒了。
陳昌石得知陸雋家裡的情況,說要給陸雋銀子去給他爹治病,讓他繼續在學堂讀書,準備秋闈考試。
陸家破的窟窿太大,陸雋清楚這窟窿不是一日兩日方能補好的,他堅持退學,拒絕了陳昌石的救助。
已經過去了近十年,陳昌石仍把陸雋視為一塊亟待開墾的良田。
雖是惋惜陸雋早年的決定,但如今想來,何曾不是一種磨鍊。
「你往後當是苦盡甘來了。」陳昌石把噴壺放到石桌上,說道,「你聽先生一句話,下次來,別帶東西了。你我並非外人,這麼些年的感情在,你到我這兒,只管兩手空空地來。」
陳昌石在官場摸爬滾打半輩子,熟稔朝廷的風譎雲詭,入局者誰不想抓牢權勢,受人敬仰。
在陳昌石的眼裡,陸雋的半隻腳遲早要跨進金陵城,遲早要跨進朝廷。
他毫不吝嗇地提點:「若是你入朝為官,花錢的地方比比皆是,錢不僅要花到刀刃上,更要用到正處。」=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