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李文兒也只是抽空想了想陸雲澤,畢竟她還有許多事情要忙。
她要打理菜園、餵雞餵鴨,還得為新家採買各種零碎東西,還要籌備開店的事。
好在小武越來越懂事,越來越能幹,能幫她不少忙。再加上堂弟李小滿幫著,李文兒還算能勉強應付。等到春耕過後,李二柱和錢氏也會過來看看,幫著幹些力氣活。
時光飛梭,轉眼間已經到了初夏時節。
河上的木橋終於搭建好了,大橋竣工那天,來了不少人。而李文兒早就在自己家的院子外面打了一面紅色的酒旗,上面寫著四個龍飛鳳舞的大字:小武麵館。
小武麵館就開在一樓的兩間屋子裡,這兩間房子是通著的,一大一小兩個套間,屋子正對著院門,裡面布置得很簡單,牆面刷得雪白,裡面的地是用石磚鋪成的,顯得十分乾淨利落。裡面的小套間裡是廚房,有三口鍋灶,兩小一大,兩個案板,一大一小,大案板負責擀麵條,小案板負責切菜切肉。案板上面的牆上釘了不少擱物架,上面放些瓶瓶罐罐的東西。緊挨著小案板的是一個儲物柜子,裡面放些米麵糧油蔬菜之類的東西。外間的屋子是用來招待客人的,一共擺了五六張桌子。桌椅都是新做的,散發著木頭的清香,地面、牆面都是又乾淨又清爽,讓人看了就覺得十分不錯。
李文兒本來不指望有什麼生意,畢竟一切都才剛剛開始。沒想到的是,他們剛開門不久,還真有人上門來嘗鮮。
客人上門,姐弟倆自然是熱情招待。李小武負責擀麵,李文兒負責切菜下面,而李小滿的任務自然就是燒火了。三分配合得十分默契。客人見開店迎客的竟然是三個半大的孩子,心裡難免有些遲疑猶豫,不過,他見李文兒和李小武雖然年紀不大,但待人接人十分禮貌,而且長得又不錯,穿得也是十分乾淨清爽,他也就坐下來了。他沒敢多點,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要了一碗麵。
李文兒給客人泡了一壺菊花茶,說句稍等,就回廚房忙碌去了。
她是身兼多重身份,當完店小二又當廚房雜工。
李小武開始擀麵,李文兒動作麻利的洗菜切菜,然後再在鍋里過油過炒一下,再把炒好的菜盛出來,添上水,等到水燒開,李小武的面也擀好了,李文兒開始下面,配菜,一氣呵成。
不多一會兒,麵條就下好了,熱騰騰地一大碗端了出去。麵條粗細剛好,還面還有一些青菜,湯清亮亮的,菜翠綠翠綠的,上面還飄著幾滴油花,讓人一看就頗有食慾。
客人對麵條的賣相十分滿意,等涼了一會兒才下口品嘗,他這一下口就忍不住出聲贊道:「唔,真好吃,真沒想到在窮鄉僻壤還能吃到這麼好吃的面。」看來,方才他是小看了這兩個半大孩子,
客人把面吃了個精光,甚至連湯都喝完了,吃完付了錢,滿意地離開了。
接下來,陸續又有其他客人試探著進來。
有的人要了碗面,還有的人問有沒有饅頭包子賣。
李文兒只得把自己家吃的饅頭拿出來賣給了客人。
至於小菜,那也簡單,反正菜園子裡有的是青菜,他們也可以做。不過,小武現在對於炒菜還是差點火候,對於自家吃是沒問題,但是拿出來招待客人還是不行,因此李文兒還是得親自上陣。
李文兒問客人點什麼菜,那客人說,隨意炒幾個時蔬就好,一會兒他還有幾個朋友要過來。
客人又問李文兒這賣不賣酒。李文兒笑道:「我們是有酒,不過是都些淡酒。」
客人也笑道:「沒事,我們也只是助個興而已。」
李文兒笑著去搬了一壇酒過來,然後開始摘菜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