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大盛的這個冶鐵廠也是一樣的,爐火不會滅,不過因為做了很多技術上的革新,所以即便現在已經過了立夏, 依然可以冶鐵, 製作鐵器的效率, 也遠比普通冶坊要高。
當然這個時代的工廠,再怎麼先進,也跟桑景雲想像中完全不同。
不過, 譚大盛的工廠里的工人,狀態看著還挺不錯,都挺健壯的。
譚大盛說了緣由:「我這工廠,跟那些紡織廠和繅絲廠不一樣,工人都是要干體力活的,而想讓他們把體力活干好,必須讓他們吃飽睡好。」
他的工廠的招工要求很高,只要身強體健的人。
此外,他們工廠的伙食也很好,給工人的工資更是不低。
其中一些他專門從無錫挖來的技術工,不僅包吃住,每月薪水還給十幾元,逢年過節也不會缺了節禮。
桑景雲了解了一番,覺得這工廠各方面都很好,在這個時代,已經算得上是良心工廠。
譚大盛這個廠長對工廠的情況,更是了如指掌,明顯是上了心的。
桑景雲說了這一點,譚大盛就道:「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我若是對工廠不了解,底下人肯定會糊弄我。」
譚大盛說完,就給桑景雲講了一些工廠主被糊弄的事情。
比如一些工廠購買原料,採購的人會拿回扣。
若只是這樣就算了,有些採購甚至會故意浪費工廠原料,以便讓工廠多進貨,他也可以藉此多拿回扣。
至於偷盜工廠物品這樣的事情,更是屢見不鮮。
他們工廠門口,都是放了磁鐵的,以免有人將工廠的鐵器偷走。
這個冶鐵廠並不大,占地面積跟孤兒院差不多,不過它所在的地方,地價可比孤兒院那邊貴多了。
裡面有很多從國外進口的設備,甚至用到的鐵礦石,也都是進口的。
他們還直接進口鋼鐵,然後重新冶煉,做成各種器具。
譚大盛的工廠生產的鐵器質量很好,價格還比那些小作坊生產的鐵器低,桑景雲知道,這家工廠的鐵器進入市場以後,肯定會對那些普通的冶坊造成衝擊,讓一些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失業。
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總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不發展工業。
來自未來的桑景雲很清楚,一個國家想要強大起來,必須發展工業。
可惜的是,她上輩子是個寫小說的,雖說看小說的時候,看過高爐煉鐵之類的內容,也看到了具體方法,但她並未記住,現在讓她說,她是說不出來的。
桑景雲這會兒,就希望可以買一些冶鐵設備,找機會去西北這樣的地方,也建個冶鐵廠。
在戰爭時期,他們國家真的特別特別缺鋼鐵!
只是她現在沒有錢,這件事也就沒辦法辦到。
好在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慢慢來。
桑景雲和譚崢泓看過譚大盛的工廠以後,又去看了看隔壁一家印染廠。
這家工廠專門給上海這邊的紡織廠生產出來的各類布料。
印染廠也做了一定技術上的改進。
以前的染坊,用紅花染紅色,用槐花和槐子染黃色綠色,成本很高。
但這家工廠,所有的染料都用從國外進口的「洋料」,不僅成本低了許多,染出來的布料的顏色還更好看。
桑景雲聽說了這些,不免有些唏噓。
這個時代,他們國家的傳統行業,真的受到了太多衝擊。
而除了這些以外,桑景雲還從譚大盛那裡,知道了一些別的事情。
比如很多工廠,都會被敲詐,若是工廠主沒有背景,甚至會遇到上海政府的某些人沒錢花了,就直接上門要錢的情況。
哪怕譚大盛有後台,有事也會遇到這類情況。
不過總體來說,他的工廠的情況算好的,畢竟他有進口鐵礦和鋼鐵的路子。
國內缺鋼鐵,不說老百姓離不開菜刀鐵鍋,就說製造武器,鋼鐵那也是必備的。
他能弄到鋼鐵,那些人對他,也就會客氣很多。
這一天,桑景雲長了不少見識,她也終於確定好了女主的事業線。
這天中午,桑景雲是在冶鐵廠吃的飯,晚上,則去譚家吃飯。
冶鐵廠有一個大廚,工人們吃的普通飯菜是他的徒弟做的,而譚大盛來工廠,就由他做飯。
他手藝挺好,但遠比不上譚家的廚子。
譚家廚子的手藝,桑景雲是嘗過的,譚崢泓動不動就給她帶家裡廚子做的食物。
但很多菜,是不方便外帶的。
這次去譚家,桑景雲吃到了很多之前沒吃過的,頗具南陽特色的食物。
吃飯的時候,譚大盛說起《真假千金》英文版過幾天會被送到上海的事情,又道:「桑小姐,這本書在南洋賣得極好,很多人都喜歡。」
桑景雲聞言挺高興。
譚大盛又道:「我太太也很喜歡這本書,她原本兩個月前,就該啟程來上海,但因太過喜愛這本書,想盯著印刷社讓印刷社好好印刷,就在南洋多留了一段時間,一直到近日才和書一起過來……桑小姐,你到時候,一定要給她簽幾個名。」=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