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由於人太少,所以木匠現在和鐵匠混合住在張氏塢堡這裡,而木匠的子女也和鐵匠享受同種待遇。
所以,缺乏人才是楊秋的痛。
甚至,她都安排間諜悄悄給周邊幾個縣宣傳馬邑縣的軍戶匠戶的待遇了。
但故土難離,有勇氣離開家鄉的人還是太少。
所以必須要等楊秋打下更多的土地,她才能擁有更多的人才。
待離開張氏塢堡之後,兩個人坐在牛車上,張遼深吸一口氣開口了。
「將軍,欲圖天下,并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然北方有鮮卑,東邊有羌胡,西邊有烏桓,南邊有匈奴,而我漢人在并州人員稀少。
一旦周邊胡人開始動亂,恐以楊家軍一己之力難以抗衡;這一次王太守身死之事震怒朝廷,天子已經下旨令并州刺史張懿平叛。
若我沒有估計錯的話,一旦春日到來,恐怕漢軍將會立即發兵,若是到時胡人也伺機而動,將軍可有良策?」
她這種小反賊竟然也讓朝廷震怒了?楊秋忍不住笑出了聲。
對於張遼的問題,楊秋沒有立即作答,反倒拋出了另一個問題。
「文遠,你這疑問,我稍後自會給你答案。但此刻我心中倒有一個困惑,想要先向你求解,為何你會選擇跟隨於我?
想那天子高坐龍椅之上,恐怕也未必覺得我這反賊能夠掀起多大的風浪。即便刺史明年出兵討伐,恐怕亦覺得我這反賊可以輕易鎮壓。」
楊秋雖欣喜於張遼的信任與青睞,但其中緣由,仍需弄個明白。
她究竟有何特質,能得張遼如此看重?
想當年,張遼並無此念。
那時張家尚為大漢忠臣,從未想到亂世將至。
即便做了那個奇異地夢,張遼也只是對楊秋多了幾分留意。
多年相交,他發現自己一個男子在武力上竟不及一女子,於是一直立志打敗楊秋。
然屢戰屢敗,始終未能如願,不過也僅視其為勁敵。
又因楊秋背後有神秘師傅,張遼對其另眼相看,以為此女未來必成大器。
但究竟將成何等大業,當時張遼亦未曾想透。
隨著年歲漸長,張遼逐漸接觸到家族內部事務。
那時,他以為自己武力超群,可以在戰場上建功立業。
於家族學習中,他洞悉了朝堂地形勢,明了士族權貴間地遊戲規則。
於是發現自己年少時的志向,竟是如此虛妄。
朝堂間的權利遊戲規則,分明是關東世族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