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不是的。
實際上那幾個月可能一半的時間啥事兒都沒幹,甚至還會讓兵卒們在周圍屯田種地。
所以真實的戰爭里,如果不是攻城站,野外戰是兩邊先趕緊找個有利的地形安營紮寨,占據一些有利的地形。
之後兩邊都各自派斥候去刺探兩邊軍情,看看對方的實力,接著找出對方的兵力部署,防線弱點。
當然,這種時候就是發揮計策的時候了。
怎麼騙取對方自己其實是八千人,但實際上做出有五萬人的跡象?
畢竟具體有多少人,實際上只有統帥最清楚,可能連士兵們自己都不知道。
至於防禦弱點,有時候可能真的是敵軍在這個地方真的沒考慮到。
所以這時候如果直接攻擊弱點,那就會獲得一場勝利。
但有時候也可能是敵軍故意露出來的一個破綻,然後讓你走進陷阱最後被圍殺。
所以打仗這事兒,不是兩邊都到齊了就馬上打,而是兩邊互探虛實。
一旦確定對方的弱點,那就是交戰的時候了。
但那也不是大規模作戰,如果有一萬人,大概會派幾百人去試探一下。
然後在幾個月之中互相消耗彼此的耐心。
如果在這過程中能夠確定對方的糧道,斷了他們的糧食,那對方就不戰而退了。
所以很多時候歷史上的奇策,要麼就是燒了對方的糧倉,要麼就是斷了對方的糧道。
沒有糧食,戰爭自然就勝了,因為敵軍沒有吃的會自然潰敗。
而對於這一批漢軍來說,匈奴的四千人主要是騎兵。
他們並不擅長攻城,所以他們的主力主要是用在賊軍出城時候進行攻擊。
而漢軍的四千人呢,裡面的精銳大概也就一千人,另外的三千人,基本都要去砍樹。
畢竟是攻城,所以要準備很多器械,安營紮寨之後要直接砍樹做雲梯,投石車、攻城車等等。
這個準備工作至少都需要十多天以上,所以打仗其實是件很耗費時間的事情。
需要極其強大的耐心,也需要極其強的管理能力,能夠讓軍隊的上上下下調度有序。
若是有一點點混亂,那軍隊就會自行潰亂了!
於是,在這一次大軍出現在了馬邑縣四十里之外的地方時,已經到了這一年的年底了,還有五天就是新年。
馬邑縣的老百姓們都不知道接下來會有敵軍攻擊過來,楊秋也沒讓人宣揚。
因為她知道對方需要花十多天的時間休整,所以暫時不會打過來,那還不如讓大家過個好年。
當然,張懿這邊不會知道楊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