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曹操實在看不下去了,怒吼道:「陛下,我漢軍難道還懼怕一介反賊?一旦對反賊低頭認輸,明日他們就會蹬鼻子上臉。只有憑藉強大的實力打回去,才能徹底打壓楊家軍的囂張氣焰。」
「爾等屢戰屢敗,致使陛下蒙此屈辱,莫非欲令洛陽淪陷!」
「汝等武夫但知征戰,糧食何在?軍餉何在?此等物什豈能憑空而出?若再強征賦稅,他處亦將生亂!」
整個朝堂吵成了一鍋粥,武將們都堅決要求打回去,文臣們則大部分堅持求和,然後甩給武將的話便是沒錢沒糧,想打仗自己想辦法。
劉宏被吵得腦袋嗡嗡直疼,他也想硬氣一回打回去,事實上他已經硬氣好幾回了,可哪次不是以失敗告終?
在這種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劉宏只能採納這些文臣們的意見,嘗試和談。
比起成為亡國之君,劉宏還是更願意捨棄面子。
此時已至夏天最熱的六月。
楊秋占領了壺關之後,便派手下之人守住這個關口,然後自己返回了太原郡,協助鄧容處理太原郡的內政。
在如此大好形勢之下,只有洛陽的朝廷為此頭疼不已,楊秋反倒悠閒地吃起了瓜。
沒錯,今年夏天的西瓜終於成熟了。
太原郡沒有種植西瓜,但可以從雁門郡運過來,而且還能在太原郡售賣。
這般又脆又甜的品種,瞬間風靡了太原郡,畢竟太原郡的富人並未死絕,這生意做得極為紅火。
不過除了做生意,也要給下屬發放一些福利,所以楊秋給自己的兵卒和官員都給予了吃瓜獎勵,並且還給遠在遼東郡的呂布送去了一車西瓜。
在這般大好形勢下,楊秋怎麼也沒想到,這……這漢朝居然派人前來和談了。
而派來和談的人竟然是蔡邕,據說還是蔡邕主動請纓的。
畢竟眾人都清楚,派使者前往敵軍那裡,完全有可能掉腦袋,若是楊家軍願意和談,那自然皆大歡喜。
若是楊家軍看到漢朝的使者過來,也有可能直接將其斬殺,所以朝臣們都想推出一個愣頭青。
誰能想到蔡邕這傢伙居然會主動要求承擔這趟任務,於是大家都興奮起來,紛紛誇讚蔡邕有高士風範。
這種捨己為人的名士實在是難得,夸,使勁夸。
因此,蔡邕在一片誇讚聲中帶著和談隊伍來到了并州。
當然,蔡邕也並非傻子,主動去做這冒險之事,他可不是不愛惜自己的性命。
只是有件事情他需要確認一下,他那個好弟子怎麼就跑到楊家軍一去不回,所以蔡邕想過來打聽一下情況。
當然,此事不能對外聲張。
所以其他大臣都不知道他主動前來的目的,也根本不清楚他曾經收的那個徒弟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