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昭國無需這些人的歸附,昭國的根基是萬千的庶民百姓。只要分田的政策始終得以施行,只要讓他們依舊能夠吃飽穿暖,這天下終歸是萬千庶民的天下。」
「可萬一漢廷那邊也開始如昭國這般分田地,也開始讓庶民們吃飽穿暖,將軍屆時還能逐鹿天下,擊敗漢廷嗎?」
趙雲這話一問出來,楊秋忍不住笑了一聲。
她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下意識的舉了一個例子。
「子龍,你是一個赤誠之人,我不拿這個問題來為難你。
若是你的宗族之人有上萬畝田地,你的親朋好友家家戶戶都有上千畝良田,此時昭國快要打過來了,而此刻能團結底下兵卒的最好方法就是給眾人分田地。
在這種性命攸關的時刻,子龍覺得你所認識的宗族之人,還有你的親朋好友,他們願意把田地都分出去嗎?」
這個問題一問出來,趙雲瞬間就沉默了下去,連他都不能保證自己有上千畝良田的時候,能把所有的田地分出去。
畢竟,總是要留個上百畝地自家吃穿,更何況他認識的親朋好友,怎麼可能會把手裡的田地讓出去分給兵卒。
哪怕明知道這種方法能夠讓萬千人團結起來,可是趙雲明白了楊秋所問。
方法都知道好,關鍵是大家做不到啊。
「那將軍是如何做到的?」
「殺戮而已。」
這世間的道理,先賢早已告知眾人。
只要吏治清正,君主賢明,官吏公正,眾人依章辦事,這世道雖說不會變成大同之世,但至少能讓世間眾人過得不那麼艱難。
所以分地之事,並非想做便能做成。
都知道這種方法能拉攏更多的人,關鍵是很多人都做不到,因為你這麼做,別人就會反對你。
所以最快的方法就是殺戮,頑固腐朽的那批人死了,自然無人阻攔新的政策推行。
「那將軍未來也必須這般持續殺戮下去嗎?若他們團結起來,恐怕將軍所願達成會極為艱難?」
「所以有時也要韜光養晦,不可樹敵過多。待昭國實力強盛起來,屆時再逐步推進,將昭國所推行的政策逐步拓展。
打天下有時不可操之過急,因進展太快會消化不良,但太慢,又會延誤時機。
就如戰場之上,兵卒準備妥當,糧草齊備,卻並非進攻的最佳時機。
所以一切皆需等待時機。」
此時此刻,趙雲已然心悅誠服,他最大的疑問已獲答案。
昭國的執策思想,將軍對天下庶民的仁義之政,全然符合他心中理想的人主之樣。
「雖說此問或許有些喪氣,但我想問一問將軍,可曾想過此舉或許會失敗?」
「我自當竭盡全力,但若我倒下,仍會有千千萬萬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