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曹操曾與皇子辯有過數次接觸。
不過是個稚嫩少年,毫無皇家威嚴氣度,更難以看出絲毫聰慧之態,全然沒有令人信服的魅力。
倘若天下交到這樣一個少年手中,屆時不過是宦官與朝堂大臣繼續爭鬥不休罷了。
至於另一位皇子,曹操的確不知其是否聰慧,但這已然不重要了。
一個年僅五歲的孩子,又有誰能指望這樣一位皇子能夠力挽狂瀾呢?
正因如此,眾多人都對未來憂心忡忡,尤其是旁邊的昭國正在迅速崛起,所有人都對未來感到迷茫無措。
曹操也屬於迷茫的這批人之一,他已與昭國交鋒數次,甚至吃過幾次大虧。
所以,他深知昭國的將領在戰場上是何等狡黠多謀,更見識過昭國的兵卒是何其強壯勇猛,還知曉昭國擁有一些神秘的武器……
因此,面對這樣一個強大的敵人,在天子已然擺明不願冒險一戰,甚至割讓了一部分土地,承認昭國的存在之後。
曹操主動在天子那裡尋覓到了此次機會,決定親自前往昭國一探究竟。
有些事情僅僅從他人之口聽聞,往往如同霧裡看花,難以看清真切模樣。
尤其是昭國的商隊接二連三地製造出越來越多漢廷所未曾擁有的物品,再加上昭國那令人敬畏的軍事力量。
這都說明昭國一定有什麼特別之處,這才能崛起如此迅速。
在曹操看來,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只有親自來昭國的土地看一看,他才能徹底了解這個敵人為什麼如此強大?
因此,曹操來昭國的原因就是為了深入了解敵人。
在前半程的路途之中,當曹操身處太原郡時,尚未深刻地感受到過多顯著的差異。
無非是道路修築得更為規整優良,食物的種類相較而言更為豐富多樣。
雖然這足以彰顯出昭國的富足與豐饒,但這一切皆在曹操的預料之中。
若不是昭國物產富饒,兵卒健壯威猛,他們漢軍又怎會在交鋒中屢屢落敗?
當然,眾人皆知曉,昭國當下有眾多物產豐富、品質上乘的商品在漢廷大行其道。
那些士族豪強們即便明知昭國乃是敵對之邦,卻依舊趨之若鶩地爭相購買。
但曹操想知道的是,這些精美的各式各樣商品,以及美味可口的食物,為何會在昭國應運而生,而非在漢廷被創造出來?
他想要知道最根本的原因。
所以那些平坦寬闊的道路,那些修建得高大寬敞、氣勢恢宏的屋舍,那些種類繁多、令人垂涎的精美食物。
以及昭國如今冬日裡民眾所穿著的溫暖舒適的棉服,對於曹操而言,都僅僅只是浮於表面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