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蔡文姬還覺得奇怪,這不是寫了密信嗎?怎麼還要讓她口頭轉述一句話,但是李儒當時又說得很肯定,蔡文姬也不好多問,沒想到一切都按照李儒所料發生了。
「文優先生讓我轉告大王,秋季天高氣爽,正是糧食成熟,樹葉枝條凋落之際,正適合收穫果實。」
糧食成熟,糧草充足,可以打仗了;樹枝凋落,那就是要整頓清洗家族內部問題了。
這意思是要秋天行事,讓她準備好。
所以為了混淆視線,迷惑世人,那就干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兒,大義滅親。
李儒這是要讓她表現出魄力和決心。
這次對方真的小看她了,這種事情不知道的時候是她的疏忽,若知道了還縱容下去,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文姬,今年秋季考試你確實應該參加。昭國這幾年尚無女子第一名,你的出現能激勵許多女子。
不過在此之前,除準備考試外,我有一任務交予你。你去荀刺史處,就言監察司人選我已選定,屆時荀刺史會教你如何行事。
一旦你手下有人可用之後,我讓你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密查楊氏宗族上百人。
除我之外,楊氏宗族任何人皆在調查之列,包括我父母往來之人,文姬敢接下這一重任嗎?」
這事兒之前沒有人秘密告訴她,不可能是對方將事情隱瞞得太好,一點風聲都沒有走漏。
而是目前這群人礙於對方的身份,所以不想做這個冒頭之人,怕得罪人。
這些人之中肯定包括楊秋的許多心腹,包括她信重的人,他們都不願意做這個出頭之人。
畢竟為官之道,從來都是謹慎為先。
更何況,誰能保證自家沒點破事,這一告密,萬一拔出蘿蔔帶出泥,把自己也給牽連進去了,這豈不是得不償失?
所以楊秋一開始就確定,不會任用目前在昭國安家立業的人來做這個職位,畢竟大家已經盤根錯節,聯姻固本了。
蔡文姬原本是不合適的,最開始楊秋看重的是蔡文姬的才華,原本給蔡文姬選定的未來官職大約是學宮祭酒,做學術這方面的官位。
但現在楊秋看到了蔡文姬果決的一面。
更何況還有李儒的引導暗示,雖然他不知道楊秋要設立一個新的監察部門,但顯然李儒的意思就是讓蔡文姬的仕途之路從此開始。
那這一次就如了李儒的意願,因為楊秋也在蔡文姬的身上看到了潛力。
不過,楊秋的決定讓蔡文姬很是震驚,這才步入仕途,大王竟然準備讓她做這樣一件重要的事情,蔡文姬都感覺自信心不足。
「大王,我並無經驗。此事至關重要,若我做得不好,破壞了大王謀劃,豈不是給大王添麻煩?」
要讓蔡文姬去查間諜,那這事兒還真是需要費一番功夫,但若僅僅是調查貪贓枉法,其實事情卻不會很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