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一旦有動亂,人群之中的敗類就會踏壞各種禾苗,就為了讓昭國的統治不穩定。
因此長安處在一片穩定的環境當中,楊秋到達長安,並沒有實行什麼大改革,反而是在督促各種農耕之事,
於是關中之地的豪強士族也回過味兒來了,這昭王似乎暫時不想在關中大興改革,反而現在是以安撫為主。
於是這些人在私底下開始進行串聯商討了。
畢竟都已經被昭國占據了,現在是梗著脖子不低頭,還是想辦法儘快加入到昭國的官吏體系當中,為自己分一杯羹。
「杜兄,你觀之這位昭王如何?」
說話的人是韋端,京兆韋氏,可謂是士族名門出身。
在昭國沒有占據長安之時,韋端早就在靈帝的時候就已經舉孝廉,後來更是徵辟為郡吏,仕途可謂是一帆風順。
然而長安淪陷,韋端之前擔任的官職已經被罷免,昭國在一些關鍵位置上都換上了并州一系出身的人。
所以韋端現在無官無職。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能保住性命就不錯了,至少昭國的軍隊後來沒有大開殺戒,眾人也都鬆了一口氣。
而被韋端詢問的人則是杜畿,他是京兆杜氏出身,其祖宗是杜周杜延年父子,在史記當中還留下了大名。
然而在杜畿這一輩的時候,杜家已經沒落。
杜畿年少的時候父親去世,由後娘一個人照顧,日子非常艱苦,不過也因此獲得了孝順的名聲,所以年紀輕輕也被徵辟為郡吏,走上了仕途之路。
然而他和韋端的結局一樣,因為兩個人之前都頗有政治才能,占據了一些重要的官職,所以現在兩個人都被罷免了。
面對這種情況,最開始他們是小心翼翼保住自己的性命,然後觀望昭國接下來要做啥。
過去這半年多時間裡面,長安逐漸安穩下來,昭國讓自己的人替代了長安重要的官職,然後改革了官吏制度,開始帶著上上下下的人忙碌於春耕之事。
這期間,昭國介紹著新的糧食種子,推廣新的農具,以及所謂的肥地之物……
到目前,夏天已經來臨,田地裡面的糧食都已經長出來了。
再加上昭國帶著許多人興修水利,所以關中之地的糧食看著竟然長勢不錯,讓人覺得今年會是一個豐收之年。
這就讓關中之地的普通百姓漸漸安定了下來,誰統治這塊土地他們是無所謂的。
只要感覺田地裡面的莊禾長得好,今年能夠有吃的,他們的心就會安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