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什麼好歡呼的?
根本就不夠看好不好!
資深攀岩愛好者們興致缺缺。
完全忽略了,作為一名普通的觀眾,在看見自己喜歡的小運動員,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只靠手腳配合,就爬上了光滑垂直的十幾米高岩壁,是一種多麼震撼的視覺衝擊效果。
眼見余曜整個人懸空在保護站,正在用繩子把跟攀的艾莫斯拉上來。
攀岩愛好者們就在論壇里討論起諾斯線上的真正的難點。
第一個被舉出的是變化拐角。
【變化拐角的評級達到了5.14a!是諾斯線上最難的路段,偏偏還位於第27段線路上。攀岩者的體能在抵達時就已經到了極限,還要拼命應對,變化拐角絕對是這條線最後的守關大boss!】
也有人覺得大屋檐才是難點。
【變化拐角是很難,但別忘了,第22段上的大屋檐也是狠角色,評級是5.13d,跟5.14a也就差了一個檔而已,又難又長,沒有兩個小時的掙扎,基本上不可能攻克下來】
還有人投了擺盪之王一票。
【等等,難道你們忘記了第十七段上的King Swing,那可是擺盪之王!全程技術操作最難,方案最多的路段!第一次攀登掉落可能性接近百分之百,還是在第十五段一連串無保護光滑掛片消耗體能之後!】
攀岩愛好者們一連提名了三個公認的線路難點,每一個都有理有據,讓人無法反駁。
就算是余曜自己看見了,也不得不承認,這三個路段,即使是他自己,在挑戰難關之前,也沒有把握能夠全力拿下。
甚至可以這麼說,諾斯之所以能作為經典線路久盛不衰,這些讓人聞風喪膽的難關功不可沒。
少年還沒有來酋長岩之前,就已經注意到了這三個在路書用紅色粗體特別加重凸顯的重要位置。
更是在視頻里見證過嘗試者們一次又一次的狼狽掉落。
但越是難,挑戰起來的刺激感就越足,越會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征服難度。
這是人類刻在骨子裡的好勝天性。
余曜也不例外。
如果可以,在上崖的第一瞬間,他就想先去嘗試這三個難點。
可惜它們都位於後半程。
只有完成了漫長的前半段線路,才能有資格與它們親切會晤。
余曜在心裡嘆了一口氣,但也並沒有特別的失落。
畢竟三個位置的難度地位,少不了前半程體力消耗的加持。
剛剛開爬體力好算什麼,能以體力殆盡的疲憊之軀打敗它們,才算得上真真正正的戰勝與征服。
余曜很快擺正了心態。
他等艾莫斯確定好自己懸停在了保護站,就抽出自己的繩索,繼續向上爬去。
三個高難度位置都在後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