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2 / 2)

而陶玉毛遂自薦了自己,楊秋當即就同意了。

她沒有問陶玉為何做這個決定,也沒有問陶玉對楊家軍的想法。

楊秋只是覺得,在陶玉的眼神裡面,她看到了對生活的希望。

如今看來,陶玉在這裡生活得很平靜,她適合這樣的生活。

當然,教育這事兒是楊秋治下的重中之重。

她不只是在鐵匠這裡開展了鐵匠子女免費教育,她還要求軍中兵卒每天要識字三個。

不過,兵卒識字不能用軍法強制,而是帶鼓勵性。

只要每日完成三個字的任務,並在月底的考察中達到認字數量標準,那麼月底就可以根據考察結果提高軍餉待遇,以及布匹肉類之類的特殊獎勵。

當然,還必須提高積極性,讓人看到識字的好處。

所以楊秋設立了升職的激勵機制。

那些在識字方面表現出色的兵卒,可以直接獲得升職的機會,從伍長晉升為什長,再從什長晉升為隊長。

只要他們表現出色,一切晉升的可能性都向他們敞開。

至於全民教育,那不可能,這屬於白日作夢,不說有沒有這個金錢實力。

就算有,但對於大部分農戶而言,種地才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事情。

你若是強迫他們把孩子送去學堂裡面讀書識字,他們會罵你腦殼有病!

飯都不確定能吃飽,誰願意讓家裡的勞動力不勞作去讀書?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楊秋也沒妄想強求。

脫離現實去發展,那是找死。

所以,除了兵卒,楊秋先把教育試運行在了鐵坊這裡。

如今這裡也算是一個小小工廠了,這裡的鐵匠就相當於工人。

提高工人待遇,妥善解決工人家庭的居住問題,並為其提供子女接受教育的機會,讓鐵匠安心在工坊裡面做事兒,這是必要的措施。

畢竟煉鐵實在是太重要了。

而東漢時候已經開始用炒鋼法煉鐵,但產量不夠高,且品質一般,過程具有偶然性。

而技術不能躍遷發展,所以楊秋先讓鐵匠們練習灌鋼法,這本應該是南北朝時候的技術,不過現在引導鐵匠往這個方向走,倒也不算太困難。

畢竟技術總是一步一步升級。

只是,張遼還是沒有懂楊秋的意思,他當然明白煉鐵的重要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鐵可以生產武器和農具,如果楊秋不能自己生產,而是依靠世家大族的鐵匠工坊,那就相當於把身家性命交到了別人手裡。

最新小说: 金家的美人(双/np/乱伦) 我兄弟成了个轮椅大佬 末世之执手 和白月光先婚后爱了 高敏感女孩 协议结婚后,拒绝离婚 心许万年(伪快穿) 猛兽隔离区(校园1v1) 《她的半纱裙 (校园 1V1 H)》 《穿成黑化男主的小嫂子(叔嫂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