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關東世族,只會在中原地區爭得你死我活,未定天下雄主之前,無人會關心并州情況。
可是我不希望未來的并州,再如此惡化下去。所以我一直認為,并州的士族武人應團結一心,共謀發展。
如此,方能保住并州安寧,使祖祖輩輩的土地,不再落於胡人之手。」
這就是張遼不想去朝廷的原因,蓋因并州之人,絕難躋身高位。
倘若未來的雄主,仍出自關東士族,則并州之地,勢必繼續被棄如敝屣。
如果有理想的選擇,張遼希望并州人團結在一起,改變這個天下。
若非萬不得已,他絕不願孤身加入中原的諸侯團隊,那只會是邊緣人士,永遠沒辦法進入核心權力階層。
所以張遼自意識到這天下將要亂起來之後,他的目光一直放在了并州內部,欲在此地尋覓一明主。
引領并州人重振昔日榮光,使并州之地不再被無視與遺棄。
然而,經年累月的觀察,張遼發現并州的豪強士族,已然腐朽至極。
彼等並未因朝廷的排斥而團結一心,反而在日益惡劣的生存條件下,互相內鬥吞併,實在令人痛心疾首。
此等人皆無吞吐天下的才略與勇氣,實乃并州的不幸。
於是,張遼不由得想到了年少時候的那個夢,遂開始暗中觀察楊秋。
對方不僅深研兵法韜略,更將自身錘鍊得如同西楚霸王一般勇猛無敵,且其並毫無為朝廷效力之念。
張遼當時便已洞悉楊秋的心思——此人必反!
雖然很不可思議,一個小小的農戶女子也想造反,但事實就是這樣。
因此,張遼愈發堅信自己曾經的那個夢乃是上蒼指引,於是他更加用心地觀察楊秋此人。
其人擁有吞吐天下的魄力與勇氣,又兼具西楚霸王的勇猛武力。
自六歲起,她竟已開始籌謀反叛朝廷,甚至秘密培養自己的心腹團隊。
七年之後,石破天驚,一舉起兵反抗朝廷,占領了馬邑縣。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仿佛天命都眷顧在楊秋之身。
她擁有神秘的師承,所向無敵的勇武之力,又在戰場上戰勝了漢軍。
若此時再不表明自己的投靠之意,日後豈非要被排斥在楊家軍權利核心階層之外?
因此,張遼才決定秘密會見楊秋,向其表明自己的心跡。
畢竟,太平道即將造反,天下大亂在即。
張遼希望他們并州人能夠儘快團結起來,共謀大計!
當然,張遼不能預測未來,他不知道太平道造反之後,其實一年之內就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