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蔡邕漸漸開始擔憂起來。
王粲身材瘦弱,時常頭痛咳嗽,時不時都在喝藥,那痛苦的模樣實在讓人心疼。
蔡邕捨不得這樣一位才華非凡的少年過早離世。
他想起當初衛仲道在昭國看病的情景,知曉昭國的醫工醫術要比漢廷這邊高超一些。
於是,他便苦口婆心地勸說王粲來昭國檢查身體。
王粲自幼身體孱弱,再加上其貌不揚,長到如今這般年紀,身材依舊瘦小,他的心中難免有些自卑。
所以,當蔡邕說昭國有可能治好他的病時,他的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毫不猶豫地決定來此一趟。
然而,王粲在昭國並無親友,蔡邕自然放心不下對方獨自前來。
於是,他決定親自護送王粲前往。
作為漢朝的官吏,蔡邕要出遠門,董卓知曉後並未有何意見,畢竟此時兩邊關係還不錯。
但李儒卻另有想法。
他此時已與賈詡私下結成了聯盟,而且楊秋那邊也說過,未來要把蔡邕這老頭子送到昭國去,保住他的性命。
眼看時間不多了,李儒便打算乾脆這次將蔡邕等人一併送走。
於是,他讓護送典籍藏書的人順便護送蔡邕一行人離去。
在這過程中,蔡邕的隊伍中又多了一個人,這人那便是大名鼎鼎的華佗。
華佗原本是單獨出行,他心中懷著對醫術的執著追求。
隨著這幾年商隊貿易的往來,昭國的消息像一陣風一樣越來越多地傳到了中原地區。
華佗聽聞昭國醫工醫術高超,能救治許多疑難雜症,心中不禁湧起強烈的好奇心。
對於這位摯愛醫術的人而言,他決定親自去昭國一探究竟。
在路途之中,華佗與蔡邕、王粲不期而遇。
因為華佗曾經給王粲診斷過病情,所以雙方交談之後,發現彼此目的地相同。
最後,華佗便在蔡邕和王粲的邀請下,一同前往昭國。
此時,蔡邕還在感嘆馬邑縣的變化,一旁的王粲已然驚嘆出聲。
「蔡公,之前您說昭國繁華,我並未全然相信。哪怕這一路當中的傳舍城池都修建得頗為廣大,我也不覺有何奇特之處,只覺得昭國的美食和新奇事物多了些罷了。
但今日來到這馬邑縣,我方才覺得自己孤陋寡聞。這昭國竟有著一番繁榮昌盛的大國氣象,而我大漢朝廷卻陷入內鬥之中,百姓流離失所,思及此,心中不由得一陣痛心……」